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我校大学生运动状况调查
作者:本报记者 周笑言 吴蕊 周莉敏

  据中华医学会成年人体育锻炼的健康标准资料显示:每天参加锻炼为最佳,一周应至少锻炼4次;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适度的运动可以强健体质,保证日常的身体健康。
  据记者了解,我校大学生每天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约为40%,一周运动两至三次的比例约为44%,运动时长在0-30分钟区间的比例与30-60分钟区间的比例相当,约为40%,再者,随着年级升高,高年级运动量凸显出明显下滑的趋势。
  由此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运动量绝大部分是不够的。
  一直以来我校重视体育运动,绝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一项运动技能,而在于提倡开拓进取的精神,在于健全人格的培养。
  我校大学生体质调研资料显示,大学生群体四项身体素质基本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肺活量水平降低,部分体能素质指标特别是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连续十年下降,肥胖、近视学生的比例也在迅速增加。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记者了解时发现,思想上的懒惰是许多大学生缺乏锻炼的原因,缺乏行动力,不仅表现在不想出门运动形成的一种连锁反应,还表现在学习提不起精神,社交减少,睡眠质量差等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在问及“您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是什么”时,答案因人而异但又有相同之处:“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哪里还有时间去锻炼身体”、“每天都满课,上完课只想在寝室里面休息”、“有时候真的很想去,但都不想动”、“玩手机比运动有意思”、“觉得呆宿舍打游戏睡觉更舒服吧!”
  与此同时,网络游戏英雄联盟以及被称为“农药”的游戏王者荣耀,正吞噬着大学生的运动时间与热情,本该青春洋溢、活力四射的大学生却变得越来越“宅”,不愿意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操场。面对大学生身体素质愈发下降、精神面貌愈发懈怠的现状,改善这些问题,我们刻不容缓。
  根据调查,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身体素质,我校体育教学部在2016年对体育课程进行新一轮改革,除了增强体育课运动量外,还规定每学期的选修课都不能重复。各学院也积极响应体育教学部的要求,学生会通过组织举办多项比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培养运动的生活习惯,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活动既满足学生运动的需求,也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为了改善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学校已经对校园里体育设施做了部分更新,现在校园里的体育设施绝大部分可以满足学生日常的锻炼。在措施方面,我校也相应的做出了许多创新,体育教学部主任王广明谈到:“我们每年都会举办“郑航杯”篮球赛,希望激励学生动起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
  在院系方面,各学院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各个学院也会举办篮球赛、排球赛、乒乓球赛、拔河等比赛及健美操、街舞、太极等的一系列的表演活动;而锻炼身体关键更在于学生自身,作为老师,我们只能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学校方面会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运动的平台,更好的为学生的体育锻练提供服务,从而更有力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王广明说。
  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每天的课程,也会参加各种学校活动,他们往往“压缩”或者直接“砍掉”锻炼时间。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而高年级繁重的学业、读研、就业、出国等各方面的压力,再加上生活中的琐事,造成大学生往往达不到最佳的运动状态,无疑成为制约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于这一点,16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王晓乐有自己的看法,“虽然现在忙着期末考试,可我仍然坚持运动。刚开始还在做助理比较忙,一开始只是单纯为了减肥而跑步,每次从宿舍出发都与惰性做斗争,但坚持两周之后,发现自己真的爱上了跑步。我喜欢夜跑,在明亮的路灯下,通常这个时候我是最开心的,也是最冷静的。跑步可以让我独处,没有繁琐的工作来影响我,我可以回忆过去,也可以计划未来。即使学习到很晚,我还会抽时间来跑步,在我看来,跑步就是休息,就是放松。”
  谈及锻炼带来的变化,王晓乐说“跑步带给我更健康的身体,更好的精神头,就连生活也觉得规律好多。偶尔在微信上发几张跑步的公里数与路线图,连同我的室友也被号召起来一起运动,没想到跑步还能改善宿舍关系。”
  考虑到多方面的原因,思想的惰性占了绝大部分,各种活动占据时间也成为部分原因,学校和学院采取的各种措施只是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而克服自己的惰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自己大学的时间规划则成为当前大学生面对的问题,体育锻炼带来的改变不止是身体上的强壮,更是精神上的自信。
  拥有阳光自信的微笑和健康强壮的体格靠的需要时间的坚持,更需要每个人通过自身的毅力和决心去付出实际行动。傍晚时分,操场上运动的人越来越多:跑步,跳绳,压腿,集体训练,你愿意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吗?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915次访问,全刊已有178984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