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时间都去哪了——我校学生网络社交现状调查
作者:本报记者 雷朗清 胡慧伶 史世杰

  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交圈子,日常资讯的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微信朋友圈、微博就以其简洁快捷,新奇多样,实时资讯等优点成为大学生使用最多的社交平台。可是,当不断刷新的微博消耗大量时间,眼花缭乱的公众号充斥着日常生活,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网络社交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对此,本报记者就“大学生在微信、微博上花费大量时间的看法”对我校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大学生都是多项选择社交平台,其中微信和微博分别以93.1%和86.4%的高使用率成为主要的社交平台。
  作为一项多功能的社交软件,其丰富多样的功能也是大家使用它的理由。大多数大学生利用微信来聊天,买卖东西,微信朋友圈因其高使用率引起人们注意,在对被调查者每日微信朋友圈发布频率做调查时,我们发现,95%以上的人们每天发布的微信朋友圈条数为三条以下。相比于微信,微博则以其信息来源广,资讯时效性强,评论公开性等特点吸引着大学生。大学生微博关注的对象中,明星网红占据主导地位。
对于微信和微博的整体使用情况,65%左右的人将其认定为“一般”。也有不少人在刷微博,更新朋友圈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甚至有人每天用在微信上的时间多达4个小时,由此可见网络社交占用了很多时间。
朋友圈“圈”住了谁?
  朋友圈确实是个“圈”。一方面,朋友圈可以分享,还可以有所收获。事实上,朋友圈所影响的不只是发的人,看的人也被影响着。朋友圈的链接分享不仅可以提供资讯信息,而且朋友圈是了解朋友的一条快捷通道。在调查中,一半的人觉得朋友圈的好处在于可以了解朋友动态。外国语学院的郭宇经常看朋友圈,“看大家分享的链接,大致就能了解这个人所关注的领域,他的喜好等等。而且通过一个人的朋友圈可以随时了解他的动向。”
  另一方面,朋友圈里拉投票、求转发、熬鸡汤、打广告的现象层出不穷,让人想要逃离朋友圈。人们觉得朋友圈真的变了,不少人最终把自己困在“圈”中,在这场“演出”中累垮了自己。
  除了各种“晒”,也有人是看客,只喜欢看不喜欢发。不少人每天发朋友圈的次数屈指可数。大三的刘晶就是其中一个。她一般只看朋友圈却不发动态。她认为,刷微信虽是潮流,却浪费时间,每天刷一两次,看看别人的生活,这样就够了。而工科男张勇认为总发朋友圈显得矫情,他喜欢在评论里调侃别人,却不喜欢发表太多关于自己的东西。
  我们要以平和之心看待朋友圈,多把目光投向现实所处的环境中去,关心朋友而不是关心朋友圈,更不要把朋友圈变成生活的全部,被牢牢圈住,忽视了工作、学习和生活,朋友圈本无形,愚者固步自封而已。使用朋友圈,应该乐在其中,活在圈外。
今天你微博了吗?
  微博以其低门槛、易操作、信息更新快等特点受到不少大学生青睐。宣泄心情,更新动态,关注明星时事,记录身边的新鲜事……140个字的碎语人生,织出了一片校园“微”天地。
  微博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很强,更容易让普通人获得关注。“上次我的偶像竟然回复了我的微博评论,我兴奋了一天。”微博控小李说,“每次宿舍有需要维修的地方,我们都会通过微博联系学校后勤来解决问题,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
  但作为一个快速获取信息的窗口,微博中大量亦真亦假的消息以及跟风的情况令我们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容易煽动集体情绪,不理智的爱国行为就是一大典型。“每次看到微博上说看到某某不转发就不配做中国人之类的内容,太让人反感了。而且各大明星的娱乐新闻也无形中消费着我们的时间。”大四的一个同学对记者说。
  学生们花费大量时间刷微博,反而忽略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玩微博也会上瘾,它只是一种新媒体形式,大家不应该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在这方面。”辅导员苏老师接受采访时说,“这些‘微博控’们多数难以处理好生活中的时间冲突问题,他们的生活质量必定也会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也算是玩物丧志的实例了。”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人过度地沉迷微博这种发言方式,期待着那些虚拟的关注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网络社交你怎么看?
  除了微信、微博之外,QQ和各直播平台也在大学生的网络社交中占有很大比例。当这些虚拟平台逐步侵占我们现实社交空间的时候,是否就如他们的广告“让交流更密切”一样美好呢?
  李华同学认为发状态可以放松心情,填补空虚。有些面对面说不出来的话可通过网络传达,她还十分期待他人的回复,并认为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交流方式。拥有同样想法的许燕同学,经常通过发表状态彰显自己的个性,希望获得他人的关注。
  但也有一些不同看法。大三学生林爽说:“因为准备考研,我已经把微博卸载了,朋友圈也关了有几个月了。大学这三年,无用的网络社交占据了我很多的时间,现在才开始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减少网络社交之后,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反而更充实了。”
  大学生们如果不能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会在现实世界中感到空虚,进而转投虚拟的社交网络。而过度沉溺于网络社交,没有思考和学习,对信息获取浅尝辄止,缺乏个人积累,又进一步折射出现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缺失。
  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明确自己人生的方向并用实际行动去实现;亲近生活,感受身边的人和事;对生活多一份思考,多一份领悟。这些,才是真正的“大学之道”。大学生活本是丰富而美好的,青春短暂而宝贵,不要在大学生活结束时空叹“时间都去哪了”,不可让社交网络“消费”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594次访问,全刊已有1780093次访问